云原生安全在云安全领域越来受到重视,云安全厂商在这块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安全狗在云原生安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做云安全出身的它在云原生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是深入各行各业,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内外各组织、企业对云原生安全理念的解释略有差异,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与痛点,云原生与云计算安全相似,云原生安全也包含两层含义:“面向云原生环境的安全”和“具有云原生特征的安全”。
面向云原生环境的安全,其目标是防护云原生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编排系统和微服务的安全。这类安全机制,不一定具备云原生的特性(比如容器化、可编排),它们可以是传统模式部署的,甚至是硬件设备,但其作用是保护日益普及的云原生环境。
具有云原生特征的安全,是指具有云原生的弹性敏捷、轻量级、可编排等特性的各类安全机制。云原生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通过容器化、资源编排和微服务重构了传统的开发运营体系,加速业务上线和变更的速度,因而,云原生系统的种种优良特性同样会给安全厂商带来很大的启发,重构安全产品、平台,改变其交付、更新模式。
云安全几乎是伴随着云计算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云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无疑为云安全发展提供土壤。根据 IDC 数据,2020 年全球云安全支出占云 IT 支出比例仅为 1.1%,说明目前云安全支出远远不够,假设这一比例提升至 5%,那么2020 年全球云安全市场空间可达 53.2 亿美元,2023 年可达 108.9 亿美元。
海外云安全市场:技术创新与兼并整合活跃。整体来看,海外云安全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活跃,兼并整合频繁。一方面,云安全技术创新活跃,并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例如,综合型安全公司 PaloAlto 的 Prisma 产品线将 CWPP、CSPM 和 CASB 三个云安全技术产品统一融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及 SASE、容器安全、微隔离等一系列云上安全能力。另一方面,新兴的云安全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传统安全供应商也通过自研+兼并的方式加强云安全布局。
国内云安全市场:市场空间广阔,尚处于技术追随阶段。市场规模上,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5亿元,增速 38.6%。预计 2020-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3754.2 亿元。中性假设下,安全投入占云计算市场规模的 3%-5%,那么 2023 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2.6 亿-187.7 亿元。技术发展上,中国在云计算的发展阶段和云原生技术的程度上与海外市场还有一定差距。国内 CWPP 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对于 CASB、CSPM 一些新兴的云安全技术应用较少。但随着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加速发展,云原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认为CASB、SCPM、SASE 等新兴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问题1:容器安全问题
在云原生应用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容器技术凭借高弹性、敏捷的特性,成为云原生应用场景下的重要技术支撑,因而容器安全也是云原生安全的重要基石。
(1)容器镜像不安全
Sysdig的报告中提到,在用户的生产环境中,会将公开的镜像仓库作为软件源,如最大的容器镜像仓库Docker Hub。一方面,很多开源软件会在Docker Hub上发布容器镜像。另一方面,开发者通常会直接下载公开仓库中的容器镜像,或者基于这些基础镜像定制自己的镜像,整个过程非常方便、高效。然而,Docker Hub上的镜像安全并不理想,有大量的官方镜像存在高危漏洞,如果使用了这些带高危漏洞的镜像,就会极大的增加容器和主机的入侵风险。目前容器镜像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不安全的第三方组件
在实际的容器化应用开发过程当中,很少从零开始构建镜像,而是在基础镜像之上增加自己的程序和代码,然后统一打包最终的业务镜像并上线运行,这导致许多开发者根本不知道基础镜像中包含多少组件,以及包含哪些组件,包含的组件越多,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
2.恶意镜像
公共镜像仓库中可能存在第三方上传的恶意镜像,如果使用了这些恶意镜像来创建容器后,将会影响容器和应用程序的安全
3.敏感信息泄露
为了开发和调试的方便,开发者将敏感信息存在配置文件中,例如数据库密码、证书和密钥等内容,在构建镜像时,这些敏感信息跟随配置文件一并打包进镜像,从而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2)容器生命周期的时间短
云原生技术以其敏捷、可靠的特点驱动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成为企业数字业务应用创新的原动力。在容器环境下,一部分容器是以docker的命令启动和管理的,还有大量的容器是通过Kubernetes容器编排系统启动和管理,带来了容器在构建、部署、运行,快速敏捷的特点,大量容器生命周期短于1小时,这样一来容器的生命周期防护较传统虚拟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护存在很大变数。对防守者而言,需要采用传统异常检测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适应短容器生命周期的场景。
传统的异常检测采用WAF、IDS等设备,其规则库已经很完善,通过这种检测方法能够直观的展示出存在的威胁,在容器环境下,这种方法仍然适用。
传统的异常检测能够快速、精确地发现已知威胁,但大多数未知威胁是无法通过规则库匹配到的,因而需要通过行为分析机制来从大量模式中将异常模式分析出来。一般来说,一段生产运营时间内的业务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这意味着,业务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无论启动多少个容器,容器内部的行为总是相似的。通过机器学习、采集进程行为,自动构建出合理的基线,利用这些基线对容器内的未知威胁进行检测。
(3)容器运行时安全
容器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容器运行时的安全加固,由于容器的生命周期短、轻量级的特性,传统在宿主机或虚拟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来对一个运行一两个进程的容器进行防护,显示费时费力且消耗资源,但在黑客眼里容器和裸奔没有什么区别。容器运行时安全主要关注点:
1.不安全的容器应用
与传统的Web安全类似,容器环境下也会存在SQL注入、XSS、RCE、XXE等漏洞,容器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就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从而导致容器被入侵
2.容器DDOS攻击
默认情况下,docker并不会对容器的资源使用进行限制,默认情况下可以无限使用CPU、内存、硬盘资源,造成不同层面的DDOS攻击
(4)容器微隔离
在容器环境中,与传统网络相比,容器的生命周期变得短了很多,其变化频率也快很多。容器之间有着复杂的访问关系,尤其是当容器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这种访问关系带来的东西向流量,将会变得异常的庞大和复杂。因此,在容器环境中,网络的隔离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物理网络的隔离,而是变成了容器与容器之间、容器组与宿主机之间、宿主机与宿主机之间的隔离。
问题2:云原生等保合规问题
等级保护2.0中,针对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个性安全保护需求提出安全扩展要求,形成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标准。虽然编写了云计算的安全扩展要求,但是由于编写周期很长,编写时主流还是虚拟化场景,而没有考虑到容器化、微服务、无服务等云原生场景,等级保护2.0中的所有标准不能完全保证适用于目前云原生环境;
通过安全狗在云安全领域的经验和具体实践,对于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中访问控制的控制点,需要检测主机账号安全,设置不同账号对不同容器的访问权限,保证容器在构建、部署、运行时访问控制策略随其迁移;
对于入侵防范制的控制点,需要可视化管理,绘制业务拓扑图,对主机入侵进行全方位的防范,控制业务流量访问,检测恶意代码感染及蔓延的情况;
镜像和快照保护的控制的,需要对镜像和快照进行保护,保障容器镜像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问题3:宿主机安全
容器与宿主机共享操作系统内核,因此宿主机的配置对容器运行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宿主机安装了有漏洞的软件可能会导致任意代码执行风险,端口无限制开放可能会导致任意用户访问的风险。通过部署主机入侵监测及安全防护系统,提供主机资产管理、主机安全加固、风险漏洞识别、防范入侵行为、问题主机隔离等功能,各个功能之间进行联动,建立采集、检测、监测、防御、捕获一体化的安全闭环管理系统,对主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协助用户及时定位已经失陷的主机,响应已知、未知威胁风险,避免内部大面积主机安全事件的发生。
问题4:编排系统问题
编排系统支撑着诸多云原生应用,如无服务、服务网格等,这些新型的微服务体系也同样存在着安全问题。例如攻击者编写一段代码获得容器的shell权限,进而对容器网络进行渗透横移,造成巨大损失。
Kubernetes架构设计的复杂性,启动一个Pod资源需要涉及API Server、Controller、Manager、Scheduler等组件,因而每个组件自身的安全能力显的尤为重要。API Server组件提供的认证授权、准入控制,进行细粒度访问控制、Secret资源提供密钥管理及Pod自身提供安全策略和网络策略,合理使用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实现Kubernetes的安全加固。
问题5: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
通常一个项目中会使用大量的开源软件,根据Gartner统计至少有95%的企业会在关键IT产品中使用开源软件,这些来自互联网的开源软件可能本身就带有病毒、这些开源软件中使用了哪些组件也不了解,导致当开源软件中存在0day或Nday漏洞,我们根本无法获悉。
开源软件漏洞无法根治,容器自身的安全问题可能会给开发阶段带的各个过程带来风险,我们能做的是根据SDL原则,从开发阶段就开始对软件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控制,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
问题6:安全运营成本问题
虽然容器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包罗万象。对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护时,会对容器构建、部署、运行时进行异常检测和安全防护,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成本的投入,对成千上万容器中的进程行为进程检测和分析,会消耗宿主机处理器和内存资源,日志传输会占用网络带宽,行为检测会消耗计算资源,当环境中容器数量巨大时,对应的安全运营成本就会急剧增加。
问题7:如何提升安全防护效果
关于安全运营成本问题中,我们了解到容器安全运营成本较高,我们该如何降低安全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安全防护效果呢?这就引入一个业界比较流行的词“安全左移”,将软件生命周期从左到右展开,即开发、测试、集成、部署、运行,安全左移的含义就是将安全防护从传统运营转向开发侧,开发侧主要设计开发软件、软件供应链安全和镜像安全。
因此,想要降低云原生场景下的安全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那么首先就要进行“安全左移”,也就是从运营安全转向开发安全,主要考虑开发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镜像安全和配置核查:
开发安全
需要团队关注代码漏洞,比如使用进行代码审计,找到因缺少安全意识造成的漏洞和因逻辑问题造成的代码逻辑漏洞。
供应链安全
可以使用代码检查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安全评估。
镜像安全
使用镜像漏洞扫描工具持续对自由仓库中的镜像进行持续评估,对存在风险的镜像进行及时更新。
配置核查
核查包括暴露面、宿主机加固、资产管理等,来提升攻击者利用漏洞的难度。
问题8:安全配置和密钥凭证管理问题
安全配置不规范、密钥凭证不理想也是云原生的一大风险点。云原生应用会存在大量与中间件、后端服务的交互,为了简便,很多开发者将访问凭证、密钥文件直接存放在代码中,或者将一些线上资源的访问凭证设置为弱口令,导致攻击者很容易获得访问敏感数据的权限。
从日益新增的新型攻击威胁来看,云原生的安全将成为今后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伴随着ATT&CK的不断积累和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ATT&CK也已增加了容器矩阵的内容。ATT&CK是对抗战术、技术和常识(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Common Knowledge)的缩写,是一个攻击行为知识库和威胁建模模型,它包含众多威胁组织及其使用的工具和攻击技术。这一开源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的知识库已经对安全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云原生安全的备受关注,使ATTACK Matrix for Container on Cloud的出现恰合时宜。ATT&CK让我们从行为的视角来看待攻击者和防御措施,让相对抽象的容器攻击技术和工具变得有迹可循。结合ATT&CK框架进行模拟红蓝对抗,评估企业目前的安全能力,对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是很好的参考。